近日,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·米歇尔访华,成为党的二十大后首位与中国领导人正式会晤的欧盟机构领导人。在与中国领导人会谈时,米歇尔强调欧盟愿做中方可靠、可预期的合作伙伴,欧方愿同中方深化欧中各领域互利合作。
然而,此前英国《金融时报》(Financial Times)爆出华盛顿正在游说北约成员国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,并着手拟订具体行动约束北京。目前,北约中有一大半成员国来自欧盟,米歇尔此次访华似乎昭示着美国所谓的“联欧抗中”策略或将失败。
为什么美国“联欧抗中”终将失败?
2022年3月24日,美国总统拜登(左)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欧盟总部(图/新华)
所谓欧美铁杆盟友只是一个概念
广义上讲,美欧同属“西方国家”阵营,但美国却从来不是欧洲的铁盟友。
政治上,在美国的不断怂恿下,俄乌冲突于今年2月爆发。这场持续大半年的地域政治冲突让欧洲大陆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。
2022 年前 10 个月,俄罗斯通过管道向欧盟输送的天然气与 2021 年同期相比减半,减少了 600 亿立方米。全年,俄罗斯的管道供应预计将下降 55% 以上,下降800亿立方米,给欧洲大部分国家的供暖、供气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。欧洲怨声载道,对美国挑衅俄罗斯的行为大为不满。然而,美国不仅没有补偿欧洲的损失,反而扮演起“中间商”赚取差价,以高价把本国天然气卖给欧洲。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含蓄地表达不满:“美国是廉价天然气的生产国,他们却以高价卖给我们……我认为这并不友好。”此外,俄乌冲突也加剧欧洲难民潮,大批乌克兰难民涌入波兰、匈牙利等国。美国一手策划的战争,最后买单的却是欧洲。
经济上,今年以来,为进一步缓解本国通胀压力,美联储今年连续六次加息,收割全球“韭菜”。为对冲美元加息的影响,欧洲也被迫跟随美国脚步加息。罗马欧洲大学经济学教授圭多·特拉菲坎特(Guido Traficante)表示,加息推动美元持续走强,导致欧元区本币疲软、通胀压力增加、资本外流。欧盟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
2号站文章报导欧元区能源和食品价格持续飙升,10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11.5%,一半以上成员国通胀率达两位数。
美国8月通过的《通胀削减法案》也招致欧盟成员国的强烈关切。该法案对满足一定条件的企业进行补贴,可能不公平地促使欧盟企业迁往美国。总部设在瑞典的欧洲电池厂北方伏特公司(Northvolt)行政总裁卡尔松(Peter Carlsson)11月底接受路透社访问时表示,他原定在德国加设工厂,但如果到美国设厂可以得到8亿欧元的援助,“我们现在可以优先考虑在美国扩大生产而不选择欧洲。”欧盟委员会副主席维斯塔格(Margrethe Vestager)称这项法案对欧洲的工业基础构成风险。
事实上,欧洲多个国家对美国的不满由来已久,比如法国。2021年9月,美国和澳洲签署核潜艇协议,将本属于法国的600亿大单硬生生“截掉”,法国为此表达了对美国的严辞抗议,两国关系也一度降至冰点。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菲利普·罗杰(Philippe Roger)在其著作《美利坚敌人:法国反美主义的来龙去脉》(The American Enemy: The History of French Anti-Americanism)中就提到,法国对于美国的敌视情绪由来已久,除极个别十分短暂的蜜月期外,法国的反美主义几乎贯穿整个法美关系史。其实,无论是法国因美国介入失去潜艇订单,还是如今美国的保护主义“补贴”对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经济的威胁,都体现了美国为自身利益不惜牺牲盟友的霸道行径。
可见,欧洲与美国的矛盾并非一朝一夕,二号站官网注册所谓铁杆盟友也仅仅只是一个概念。
欧洲正与中国保持更积极的沟通
欧盟之所以有底气拒绝美国的策略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现与中国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,尤其在经贸领域。
中国是欧盟如今最大的贸易伙伴。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1年,欧盟与中国的贸易额显著增长,对华出口2230亿欧元,自华进口4720亿欧元,中国已成欧盟第三大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进口伙伴。
中国与欧盟国家在其他领域也有充分的合作。2022年7月26日由中企承建的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(Peljesac Bridge)举行通车仪式,这是第一个由欧盟资助、中国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。据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欧洲中心(Carnegie Europe)面向克罗地亚民众开展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,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中国建筑公司在建设质量、安全和环境标准等方面与欧洲建筑公司不存在显著差异。克罗地亚前总统伊沃·约西波维奇(Ivo Josipović)日前在接受南方网、GDToday记者采访时表示,他非常满意与中国的这次合作,佩列沙茨大桥将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,推动欧盟南部互联互通,也将成为欧盟与中国携手合作的典范。
此外,欧洲目前正与中国保持更积极的沟通。作为欧洲经济的领头羊,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不久,德国总理朔尔茨迅速开启了他的访华之旅。朔尔茨在这次行程中提到,德方反对“脱钩”,愿同中方继续深化经贸合作,支持两国企业相互赴对方开展投资合作。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、全球化智库非常驻高级研究员辜学武告诉南方网、GDToday记者,朔尔茨访华传递出清晰的信号,中德两个强大的经济体不愿在经济和技术上脱钩,两国将共同维护全球化,而这也将对其他西方国家造成压力,促使它们加强与中国的沟通。
尽管目前欧洲与中国仍存在一定分歧,但欧洲与中国无疑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。更重要的是,美国的霸权主义及冷战思维与当下欧洲务实求发展的策略格格不入。欧洲与中国的合作,更多是本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,是合作共赢的思路,双方带有价值观上的一致性。这也意味着,美国“联欧抗中”的陈旧地缘逻辑,注定是被世人所抛弃的。